11月9日,襄城区古城街道办事处举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揭牌仪式,新成立的街道下属的党群服务中心、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、综合执法中心等三个事业单位在当天同步挂牌,转隶人员全部到位。这标志着该区街道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实质运行阶段,基层治理体系工作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,为襄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基层基础保障。
此次街道管理体制改革,是根据省委、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作出的战略性调整,共涉及6个街道,旨在通过改革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按照《襄城区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》,明晰街道职能定位、机构设置、人员编制,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重心下移、资源下倾、力量下沉,确保实现“明责、赋权、减负、增效”的目标,夯实街道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地位。
提前谋划准备。编制部门通过查阅资料、实地查核等方式,梳理现有街道所属事业单位和区直部门延伸派出机构的职能职责、人员配置、领导职数等情况,详细了解第一手资料,多次与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开展座谈交流,征求基层意见,了解基层改革意愿,针对开发区、功能区等问题,积极向省市编办汇报,审慎有序推进,制定工作方案。
加强组织领导。区委书记抓在手,推进各项工作落实。该区建立由编办牵头,区组织、政法、财政、人社等涉改重点部门参加的联络工作机制,起草12个配套保障政策文件。为确保改革实施阶段各项工作有序衔接,各项要求落到实处,成立了改革工作专班,为落实改革任务提供人员转隶、资产调整等方面的指导。
压实主体责任。明确人员和资产划转、权责下放、执法权力下沉过渡期间,区直相关部门仍要负主要责任。明确街道办事处为承接主体责任,负责做好人财物承接,按新体制运行。
紧抓改革进度。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时间进度要求开展工作,结合实际制定改革实施方案,通过省委备案,市委正式发文批复。10月15日召开全区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动员大会,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进入组织实施阶段。对人员转隶流程、政策进行业务培训,及时沟通协商解决具体问题,及时讲解政策口径、化解改革难题,做好转隶人员思想工作,服从组织决定和工作安排。按照“岗位需求,人尽其长”的原则,127名转隶人员已全部到位,新机构组建完成,梳理出各街道赋权事项建设清单137项,平稳正常开展工作。
严明纪律要求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,严格遵守政治纪律、机构编制纪律、干部人事纪律、财经纪律、保密纪律,坚决做到令行禁止。按要求锁定涉改单位人员、编制,加强思想政治工作,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,确保思想不乱、工作不断、队伍不散、干劲不减。将涉及机构变动、职责调整的单位部门,纳入督查范围,强化监督和执纪问责,确保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。